您可以输入30
您所在的位置:
更加自信的中国选择—— 2021年中国两会专题报告之一
 

  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;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

  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口的重要选择,总是对内审视自己、对外比照他人、于前沉淀经验、于后顺势而为的理性选择。2021年,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冠疫情、大国博弈、民粹主义和科技革命正深度重塑全球经济的基本盘。身处历史拐点,2021年中国两会给出更加自信的中国选择。更加自信,是因为正在经历的历史告诉我们,人类经济社会发展,没有一尘不变的标准答案,唯有顺应潮流、遵从内心、以己度人、尊重自然、自律内敛,才能激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动能。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,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,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,大疫时代从一个特殊的维度确证了全球经济转型的现实,也验证了中国经济模式的韧性。面向2021年和更远的未来,中国也将更加自信地走适合自身地域特点、文化个性和自然禀赋的经济发展道路。

  一是更加自信地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切换。

  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在变局中开新局,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已经确立了“双循环”的新发展理念,这一国策2020年提出并写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发展远景,是当前最新、最高层面、最具共识的纲领性发展思路,也必将带来2021年及未来最坚决、最坚实、最果断、最全面的落地与落实。双循环是中国经济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主动谋求长期发展动力转换和升维竞争优势的大战略,将开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。2021年是双循环的落实元年,围绕着“如何畅通两个循环”,“如何解决循环中的断点、难点、卡脖子问题”,“如何将内外循环推升至新的更高的均衡水平”,2021年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正在全面求解,凸显了“十年磨一剑”的果敢与坚持,并在2021年的教育、环保、医保、科技、创新等基础领域做了更加细节的政策设计。

  二是更加自信地推动经济发展重心转移。

  “国以民为本,社稷亦为民而立。”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,是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改善才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基石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,世界经济K型分化模式自我强化,全球民粹主义泛滥,更加凸显了发展重心从宏观向微观转移的重要性。在十四五规划里,中国已经在淡化GDP增长目标,转而强化对民生的关切、对微观的呵护和对全面发展问题的统筹兼顾,我们认为,这种转变是适应全球格局变化和新冠疫情冲击的适应性变化,新冠疫情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损失,更是导致了普遍的民生灾难,所以,在谋求增长反弹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福祉改善。2021年两会,顺延并强化了这一思路。政府工作报告中,就GDP增长仅设置了“6%以上”的底线目标,以此强调了对增速背后的增质的看重,并引导社会资源和政策效应从宏观向微观的渗透和传导。从数据角度看,相对于“易于完成”的增长目标,中国给出了更加严苛和高标准的就业目标、民生目标和普惠金融目标,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下沉的决心。

  三是更加自信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
  “五色交辉,相得益彰;八音合奏,终和且平”。对于疫情后的世界,中国在双循环战略中给出的信号越来越清晰,中国的双循环目标是要谋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。如何理解“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”?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“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”。我们认为,这个更高水平不仅一个地理概念,更是一个贸易层次概念、“地缘情感”概念和价值链概念。中国谋求的对外开放,不仅是量的增长,更是质的提高,是基于人类共通情感和深层认同基础上的全面合作和长期交往。中国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,将基于“亲诚惠容”,既强调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共识,也凸显利益上的互利共赢。未来,中国将致力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,就此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。中国还将进一步巩固RCEP和中欧投资协议得来不易的即有成果,在认同中国价值观的范畴内进一步深化全面经济金融的区域合作,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推动更高层面全球化的复苏。未来的世界,不是平的,而是多层次的,全球价值链也已经形成欧洲、北美和亚洲三大朋友圈,中国在谋求亲诚惠容基础上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,也将进一步为多层次全球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
  四是更加自信地平衡政策搭配远近得失。

  “言多变则不信,令频改则难从。”2021年两会,恰逢通胀威胁初步显现、全球政策拐点若隐若现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幅调整的短期微妙时点,中国政府于乱局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政策信号,对短期市场行为选择和长期资源配都做出了审慎、高效的前瞻指引。2021年是一个长短周期重合的特殊年份,经济基本面呈现出“强反弹和弱复苏相结合”的复杂特征,相较于2020年,全球经济的复工复产和全面反弹势头强劲,但相较于2019年,全球经济依旧没有恢复到接近自然率的水平。从时序结构上看,由于2020年基数原因,经济增长和通胀局势也将自然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结构特征。有鉴于此,保持政策定力、平衡长短周期影响、并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变得格外重要。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,中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政策指引,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、更可持续;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;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、聚力增效”,这种既保留一定政策余力、又不急于猛掉头的政策搭配,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理性回归。

  总之,前路漫漫,道阻且长。

  面向“沉舟侧畔千帆过、病树前头万木春”的未来,中国两会正在做出更加自信的选择,自律给人自由,自信给人力量,更加自信的中国选择,也正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保持理性乐观的重要原因。

  (作者:工银国际研究部 程实博士 王宇哲博士 高欣弘)

  免责声明: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工商银行”)分析师撰写,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,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研究报告所载观点、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,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,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。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(或声称造成)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,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、复制、刊登、发表或引用。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。


(2021-03-09)
【关闭窗口】